爱之光源——源氏物语
曾经,因为巧合,是喜欢历史的我借读了《源氏物语》,这部在日本非常著名的作品。没想到,我会喜欢上他,喜欢了这位他人看似好色的光源。
轮美奂的平安京,樱花,白雪……冬去春来……一开始就把人带入美丽的幻境。
光源氏爱着他的继母……从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在心中悄然栽下了恋慕之种。
无数个日夜过去了,光源氏心中的种子发芽了,成长了……
这注定是一个不被认可的恋情……光源氏痛苦……
光源氏是蓝颜祸水。这个自认为柔弱的男人整日周旋于女子之间,处处留情,他的六条院中不知埋葬了多少美丽女子的青春。日夜等待着一个朝三暮四的男子,用一生的光阴守着一段飘忽不定的爱情,似乎成了所有爱上源氏的女子注定的命运。幸运如紫姬,成了他至高无上的正夫人,代价却是无尽的隐忍和退让。不幸如三公主,还没尝过爱情的滋味就被迫遁入空门(虽然这不全是源氏的错~)。
书中对源氏美貌的描写可谓登峰造极,连老和尚见了他都要为其风采感动得流下眼泪。曾经读过一位女高中生对源氏的赞美,大意是说他真心地爱每一位女子并让她们衣食无忧,书中的女性爱过这样举世无双的源氏,在她们眼中其他男人都成了须眉浊物,怎舍得移情别恋呢?
《源氏物语》是一部女性的悲歌。每一位兰心惠质的女子都向往着爱情,她们的要求实在很低,只希望有一位夫君能够一心一意地与之偕老。
一生一世一双人吗?如纳兰公子般。我知道,其实,光源氏,亦如此。
他的心,受过伤,所以,他留恋花草丛中,淹没自己真实的情感,他是怕自己残破不堪的心再次受伤吧……
梦浮桥下映的是末世荣华的倒影,流的是平安朝女性比流水更密的无尽哀愁。
光源氏,真正爱的人,许多人都在讨论。
源氏对藤壶女御是发自内心的爱,天地可鉴.藤壶虽然极度肖似源氏之母,但是也不过只比源氏大5岁,两个俊美的人朝夕相处,彼此爱恋并不奇怪.依我所见,和恋母情节没多多大关系.
源氏对紫姬的爱,是寄托了对藤壶的情思,继而转向对紫姬独立人格的认可.可是我怎么看都觉得,即使对他最终爱上了紫姬本人,他的爱并不是怜悯,也不是替代。即使,对方只是个孩子。他,依旧,付出自己的爱情。
至于那三公主,应该也是爱的。如果说他后来真爱紫姬,那为什么一听说三公主可能肖似藤壶,就马上动了心呢?即使让紫姬彻底伤心,他也要把三公主娶回来.
我们不能说光源氏的花心,毕竟,那是封建社会,男子三妻四妾的情况是在正常不过的,中国如此,日本怎么会另外的,即使是在开放的平安京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理解他,光源,一个风华绝代的男子。
在光源氏诸多的风流案中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深刻。那是源氏对夕颜的侍女右近说的话:“我自己生性柔弱,没有决断,所以喜欢柔弱的人。”右近说:“公子喜欢这种性格,小姐正是最合适的人物,可惜短命而死”。这几句简短的对话透出两个信息。一是源氏自视自己是柔弱的人;二是他视那些柔弱的女性和自己是同类。
光源氏长得可与日月同辉,世人称“光华公子”,但他的才华主要是在艺术领域,他的性格和外貌均有几分女性的柔弱和美丽,他对自己性格中柔弱的部分是有充分感觉和清醒认识的。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光源氏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追求和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男人的要求相悖,这种相悖无形中对源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他从不改悔,但心理还是有惭愧的。
父亲桐壶帝也因为六条妃子郑重地向源氏发出批评:“象你这样任情恣意,轻薄好色,势必遭受世人讥评。”源氏也只有恭恭敬敬地听训的份。
和同时代的男性相比,他对女人整体上有着一些怜香惜玉的感情,紫姬黯然死去时,光源氏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伤害及对自身生活的破坏,而此刻的他已经是52岁的人了,可能他也感到累了。
我想,他自己有太多的无奈,可是他的姓氏本身就是宫廷斗争的产物,这也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尽管他有才华,也不能成为储君,因此与其过问政治,不如堕入花丛吧。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他。
页:
[1]